2022-09-07 来源:中国环境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画栋的墙院,串联起回望喜洲千年历史的画卷;古朴老物件,哒哒的马蹄声,叩响一段仿佛穿越的旧日时光。
这是传承千年的传统农业大镇、农耕大镇,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拍摄地,更是老舍《滇行短记》中所讲述的那个奇迹,“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9月6日,“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云南采风团来到大理喜洲,聚焦人与土地的关系,感受喜洲自古以来的农耕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
由原来喜洲杨氏宗祠的祠堂改造而成的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系统全面地展示着喜洲农耕时代的一些器物和物品,是打开喜洲的一扇窗口。
精心复刻的农具模型、树脂封装的种子墙、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等,时光仿佛凝固下来,将积淀上千年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智慧,传递给每一位来访者,使其明白土地的可贵。
墙面陈列的《二十四封信·节气》,描绘着喜洲不同节气时令的变化和民间习俗。大理州文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李智红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当地中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创作的作品,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西散文学会会长谭曙方忍不住啧啧称赞,“真是一件件艺术品”。
插秧时节的秧官,衣服就是一首诗:蓝裤子是洱海,白色小坎肩是苍山雪,帽穗是风,八角帽代表风花雪月。王琳琳摄
农耕馆的中央,是一片三分大的田地,种植的水稻扬着日渐饱绽的麦穗,以一种鲜活的姿态,直击每一位来访者的内心。采风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亚洲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着多年前在林场干活插秧的经历,弯腰,伸臂,将秧苗斜斜地插入土中,“不要去看前面,不要去看后面,做好每一行”。“农耕,是根本。”黄亚洲强调说。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他许多必要难得的养分,而提供者正是善解人意的土地。
土地是大写的创造者。近年来,喜洲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在古镇周边流转土地,种植绿色、有机、原生态的农作物,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把古镇旅游和农耕文化融为一体。
据了解,喜洲镇共流转土地3300亩,种植生态稻米和油菜花,举办稻米文化艺术节和插秧节等农耕文化节庆活动,稻田、麦田、油菜花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热衷的网红景点。在白族代表性建筑——杨品相宅外,采风团看到,不少游客正在此处欣赏稻田美景,感受农耕之美。
麦浪随风起伏,白鹭斜飞稻田,融合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的历史传统民居,此时的喜洲,就像一幅画。
编辑:董亚楠